服务热线:400-889-1636
在线咨询: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企业网站建设,网上商城,网站推广,域名注册,求创科技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企业网站建设,网上商城,网站推广,域名注册,求创科技
首页 求创资讯 行业资讯
求创动态行业资讯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微网站手机网站H5动画系统开发APP开发交互设计微信小程序网站维护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完美结合

    而将大数据描述如下: “大数据是如此的庞大或者复杂,以至于传统的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不足以处理它们。”计算机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们现在有能力在每秒存储数百万条的数据记录。不幸的是,分析数据的能力可能是一个瓶颈,继续使用传统的方法并不可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完美结合 那么,大数据为什么会引起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呢?答案很简单,人工智能可以用传统人类无法处理的方式来处理大数据集。以银行应用程序为例。该应用程序每秒钟的数据流以百万级来记录,我们希望它在异常活动发生时发出警报,例如欺诈或者盗窃等行为。遇到这种情况,人们也许不太可能完整地去处理和分析这一数据量,而是选择一个小片段,一秒一秒的处理。即使有数以百计的人在分析欺诈可能性的情况下,如此大量的数据也会降低决策能力。那么对于传统的数据处理系统呢?问题是,它们仅仅是算法,必然会束缚那些相同的逻辑。当寻找异常的时候,灵活性是必需的,但传统的方法并不擅长。现在我们进入人工智能。这些系统运行起来具有模糊性。他们预测,会考虑一条路径,但是如果新数据否定了一个推理思路,那么就可以放弃它了,然后开始寻找一个新的方向。由于在给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更多数据时它会变得更聪明,因此这非常适合于识别随时间变化的异常。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大数据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 外推 外推是在原始观测范围之外,根据变量与其它变量的关系来评估变量的值的过程。我们假设一些数据呈现出一种趋势,公司高管想知道: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三个月后公司将会发展到什么情况?外推法可以做到。请记住,并非所有的趋势都是线性的。线性趋势很简单;一个简单的直线图就足够了。非线性的趋势需要更多地参与,这就是外推函数有用处的地方。这些算法是基于多项式、圆锥曲线或曲线方程的。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也被称为异常值检测。它包括标识不符合预期模式的识别数据项、事件或观测,或数据集中的其它项。异常检测可以识别诸如银行欺诈(先前提到的AI的应用)之类的事件。它也适用于几个其它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故障检测、系统健康监测、传感器网络和生态系统干扰。贝叶斯原理 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之中,贝叶斯原理描述了一个事件的概率,它是基于与事件相关的条件前验知识。这是基于先前事件来预测未来的一种方式。假设一个公司希望知道哪些客户有流失的风险。使用贝叶斯方法,可以收集满意度不足的客户的历史数据,并用于预测以后有可能流失的客户。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应用大数据的例子,因为更多的历史数据被馈送到贝叶斯算法里,其预测结果变得更准确。自动化计算密集型人类行为 在某些情况下,人类有可能分析大量的数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很繁琐,就需要人工智能来帮忙。基于规则的系统可以用来从人类这里提取、存储和操纵知识,以便以有用的方式来解释数据。在实践中,规则是从人类经验中产生出来的,并表示为一组“如果-那么”的语句,它们使用一组断言,在这些断言上面创建如何对其采取行动的规则。基于规则的系统可以用来创建软件来代替人类专家提供问题的答案。这些系统也可以称为专家系统。考虑一个公司,它有一个能为特定目标分析数据的人类专家,但是,这项任务比较单调乏味。基于规则的系统可以捕获和自动操作这种专门技能。图形原理 在数学中,图形原理是用来模拟对象之间成对关系的数学结构的研究。在此上下文中的图形由顶点、节点或由边、圆弧和线段连接的点组成,并且可以相当复杂和庞大。利用图形原理,可以很容易地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例如,考虑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图形原理可以提供一些见解,以了解网络中的瓶颈如何导致其它问题以及某一特殊瓶颈的根本原因。模式识别 顾名思义,模式识别用于检测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它是机器学习的一种形式。模式识别系统利用数据训练的过程被称为监督学习。它们还可以被用来发现以前未知的数据模式,这个过程称为无监督学习。与基于单个数据类型的潜在异常的异常检测方法不同,模式识别可以发现以前在多个数据片中未知的模式,并考虑数据之间的模式(或关系)。一个公司(包括任何行业)可能都有兴趣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比如如果消费者突然开始购买一种与另一种一起购买的商品。这种模式可能是一个企业所感兴趣的。总之,人工智能是一种在大数据世界中指引方向和收集规律的方法。

  • AI时代|大数据成人工智能应用重点

    随着AI技术的细分场景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已成汹涌之势,众多传统行业借助AI赋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与创新变革,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AI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物识别、视频识别、内容审核、智能安防等。国内更是诞生了诸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极链科技Video++、依图科技等优秀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当前,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是提升工作效率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还在重塑着产业链和价值创造方式。 人工智能这几年有了这么大的突破,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大数据。在大数据这个概念出现之前计算机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需要人去做判别的一些问题。所以说如今的人工智能不如说是数据智能,人工智能其实就是用大量的数据作导向,让需要机器来做判别的问题最终转化为数据问题。 技术型的高科技创业公司都喜欢特别的新东西,大数据与几年前的火热相比,近几年关注程度略有下降。大数据这个概念兴起是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早年的大数据是在大型互联网公司中重度使用和推动的技术,这些大公司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数据量,需要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而这部分有些由产品来完成,有些由人力来完成,归根结底,对于这一切工作,都需要建立一个数据驱动的文化。 大数据的价值 没有数据支撑的个例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在稳定收入的人群里,大约三到五成的人在炒股,据统计,95%的个人投资最终跑不赢大盘,50-70%的频繁短线交易中甚至在亏钱。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炒股,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炒股能力的自信,另一方面看到周边赚钱的个例,让他们觉得炒股赚钱很容易,但是只要看看统计数据,就会得到相反的结论。 大量数据的意义 2005年,第一次做机器翻译的Google请来了机器翻译专家弗朗兹.奥科,一年之后做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机器翻译系统,在NIST的年度评审结果中,Google的BLEU得分51%,领先第二名5%,而基于语法规则翻译的SYSTRAN仅为10.79%。奥科的秘诀却还是两年前的方法,利用了比其他研究机构多几千甚至上万倍的数据,训练出一个六元模型。一般来说,要估计N元模型的各个条件概率,要有足够多的数据,N越大,数据要越多。如果多使用两三倍的数据,机器翻译效果会好一点,但是几万倍的数据增加,量变的积累导致质变,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数据的重要性 在医疗保健里面,基因的缺陷和很多疾病都有关系,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关系: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才能清楚某一段基因的机理,但这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到它的缺陷带来的身体的变化,再研究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的疾病,或者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疾病。但科学家研究几十年,都很难找到很多疾病的关系。 而数据统计方法与这些正好相反,可以从数据出发,找到基因缺陷与疾病在统计上的相关性,然后再反过来分析这种相关性的内在原因。 人工智能赋能各个行业 随着数据的积累、计算机算力的跃升和算法的优化,人工智能正在让生活变得更高效。人工智能的持续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为了让它真正有益于社会,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对人工智能的价值引导以及伦理调节。 2020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相关机构预测将会有500亿设备接入互联网,这500亿设备都具备感知通讯和一部分处理的能力,他们会时时不断的往服务端传数据,那时人类所采集和传输的数据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到了5G时代,数据就不光是为人服务了,也是在为物服务。人工智能也将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将智能应用发展得淋漓尽致,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慧金融,智能客服,智能医疗等各大领域。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区别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术语,但也可能会有一些混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是否相似?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吗?   有人认为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很自然的错误,其部分原因是两者实际上是一致的。但它们是完成相同任务的不同工具。但首先要做的事是先弄清二者的定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一个主要的区别是大数据是需要在数据变得有用之前进行清理、结构化和集成的原始输入,而人工智能则是输出,即处理数据产生的智能。这使得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人工智能是一种计算形式,它允许机器执行认知功能,例如对输入起作用或作出反应,类似于人类的做法。传统的计算应用程序也会对数据做出反应,但反应和响应都必须采用人工编码。如果出现任何类型的差错,就像意外的结果一样,应用程序无法做出反应。而人工智能系统不断改变它们的行为,以适应调查结果的变化并修改它们的反应。   支持人工智能的机器旨在分析和解释数据,然后根据这些解释解决问题。通过机器学习,计算机会学习一次如何对某个结果采取行动或做出反应,并在未来知道采取相同的行动。   大数据是一种传统计算。它不会根据结果采取行动,而只是寻找结果。它定义了非常大的数据集,但也可以是极其多样的数据。在大数据集中,可以存在结构化数据,如关系数据库中的事务数据,以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例如图像、电子邮件数据、传感器数据等。   它们在使用上也有差异。大数据主要是为了获得洞察力,例如Netflix网站可以根据人们观看的内容了解电影或电视节目,并向观众推荐哪些内容。因为它考虑了客户的习惯以及他们喜欢的内容,推断出客户可能会有同样的感觉。   人工智能是关于决策和学习做出更好的决定。无论是自我调整软件、自动驾驶汽车还是检查医学样本,人工智能都会在人类之前完成相同的任务,但速度更快,错误更少。   虽然它们有很大的区别,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仍然能够很好地协同工作。这是因为人工智能需要数据来建立其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例如,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应用程序可以查看数以万计的飞机图像,以了解飞机的构成,以便将来能够识别出它们。   人工智能实现最大的飞跃是大规模并行处理器的出现,特别是GPU,它是具有数千个内核的大规模并行处理单元,而不是CPU中的几十个并行处理单元。这大大加快了现有的人工智能算法的速度,现在已经使它们可行。   大数据可以采用这些处理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学习如何重现某种行为,包括收集数据以加速机器。人工智能不会像人类那样推断出结论。它通过试验和错误学习,这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教授和培训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越多,其获得的结果就越准确。在过去,人工智能由于处理器速度慢、数据量小而不能很好地工作。也没有像当今先进的传感器,并且当时互联网还没有广泛使用,所以很难提供实时数据。人们拥有所需要的一切:快速的处理器、输入设备、网络和大量的数据集。毫无疑问,没有大数据就没有人工智能。

  • 人人必懂的AI与大数据:看明白这些才算真的了解

    2018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对互联网信息行业来说2018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因为有人说,2018年是创业高峰期的最后一年。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纵观整个科技领域,在现如今的经济之王,或者领域内的超级独角兽,大多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小米、滴滴、头条、美团等相当一部分大公司。哪怕是局外人也知道,不管这些公司是如何运营的,有一点是绝对不能忽略的:这些新经济之王都赶上了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人口红利下大规模的普及给他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他们不负众望的抓住了。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风口,一次次风口都过去了,我们依然还是没有抓住。是的,2018年也过去了,这一年是人们所说的里程碑,许多创业梦想“胎死腹中”的里程碑,也是那些创业者们时下艰难的一年。但是,有些观点,笔者是不太认同的,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也会促进许多领域的发展。可是当下异常火热的AI和大数据看起来十分专业,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迷茫和焦虑不可避免。今天我们撰写关于AI与大数据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家更好的认知新时代的产物。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是AI,简单的说起人工智能,就是让冰冷的机器具备智能化。而让机器实现智能的唯一途径就是让机器学会学习,这是一种技术,叫做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分成好多种类型,如今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让机器通过数据进行学习,儿以往的机器学习方法是通过特征进行学习。例如,机器在认知动物猫的时候,人们会向机器输入一串指令,把身上毛绒绒、“喵喵喵”的声音、长长的尾巴等一些特征写成代码输入机器,机器会认出这只叫猫的动物,如今的机器学习方法变化了,人们不再向机器输入猫的一些特征,而是让机器自己总结这些特征,人们向给机器输入一百万张猫的照片,机器通过学习这些照片,再看见猫的时候会轻而易举的认识到:这是一只猫。关于学习方法人们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名字:算法。算法是一个宽泛的词,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会提到。大数据大数据简单地去描述就是海量的数据。大数据的特点是:容量非常大、具有实时性,更新速度快、格式多样化。在上文提到的一百万张猫的照片就是数据的体现,数据在所有的智能产品能够提供原材料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东西。例如,阿里巴巴会对淘宝用户产生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出用户的购物喜好,根据用户的喜好像用户推荐产品;例如新浪微博会收集用户的浏览喜好,形成数据,像用户推荐同等类型的内容。这就是大数据的厉害之处,能够通过用户形成的数据分析行为喜好,而大数据的应用远不止这些。AI不能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离不开大数据的。在诸多的智能产品中,大数据为这些智能产品提供了原材料,大数据为什么能够叫做原材料呢?因为没有了数据的智能产品就不再具有智能化,变成了空壳的机器。例如,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研发的AIphaGo击败了人类的围棋高手。可以把AIphaGo的学习分为三个部分:学习人类对弈的棋局;落子决策空间;策略回报评估。这三个过程都是需要大量的数据的。通过学习大量人类对弈的棋局,掌握对弈方式,从而应对多种突发情况,学习各种对弈的方法,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最大概率的取胜。通过对弈产生决策的数据,对每一个策略进行评估,这些评估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的,通过这些数据,预测对手做出的决策,再产生数据,最后选择最佳的决策。因此大数据技术在AI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数据需要AI辅助AI也能够促进数据的分析。大数据脱离了人工智能就是一群不规则的数据,数据自身是不能产生任何价值的,必须通过技术的处理,但是简单的统计学分类、回归早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大数据技术必须依赖AI技术才能完成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那么AI到底是如何促进大数据的发展的呢?首先,AI技术可以促进数据的采集。往常的数据收集通常是调查问卷,数据量小,准确性低。经过AI的辅助可以大规模的采集数据,可以通过用户的行为,为用户打上特征标签,形成更庞大的数据集。其次,在内容、产品的分发上,根据内容、产品的特征打上标签,为特定的用户分发特定的产品或者内容。此外,AI改善了数据的存储方式,也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精准的分类,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大数据想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就不能少了AI。总而言之,大数据和AI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实现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简单的理解,把握住未来的风向,你认为呢?记得把这些分享给在你心里最重要的人,记得关注,因为未来我们会更加精彩!

  • 2019年色彩趋势,给你新的设计灵感!

    继Pantone(潘通)发布2019年度代表色珊瑚橘后,《2019年度流行色来了!》全球最大图片交易网站Shutterstock也公布了2019年色彩趋势。今天这篇文章将对这个色彩趋势进行整理与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位于纽约大Shutterstock, Inc.创立于2003年,是一家商业图片交易网站,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Shutterstock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以会员计划下载图片的公司,内囊括了大量高品质图片、插画和矢量图。 他们通过分析像素数据和色码,看哪些色调是使用者用户最常下载的,从而分析出2019年的三大色彩趋势分别是:外星人绿(UFO Green)、塑胶粉红(Plastic Pink)以及质子紫(Proton Purple)。 以上资料来源shutterstock 下面来看一下,如此个性张扬的色调在设计上的应用: 设计师Felipe Rocha 和 Leo Porto 合作为Electric Sky的罐装葡萄做包装设计。 极简主义的新LOGO和冲击视网膜的渐变色,有着时髦活力的外表。 Lattelecom网页设计 TED 2018 "Age Of Amazement"开场视频 插画师Leo Natsume的“Marcas Mais”项目 Loudhead Personal Audio Show Trieste Estate 2018 意大利里雅斯艺术展海报 经过统计,2018年设计师们大多使用鲜艳的色彩,这种趋势在2019年将变得更加流行。时尚、个性、耀目、神秘是未来色彩的大趋势。不久前 Pantone 已经公布了2019年的色彩趋势预测,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就请使用大胆的色彩吧!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图片、视频等整理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侵删。

  • 微信上线一物一码,扫描就能进入品牌小程序

    7月16日,微信全面开放“一物一码”功能,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扫描商品上的微型二维码,就能直接跳转到品牌专属小程序,获得定制化服务,据悉微型码作为腾讯专利码制。目前,“一物一码”功能已全面开放,零售品牌商家可在认证服务号后台添加“一物一码”功能插件申请,申请通过后,商家可自主研发或授权给微信开放社群中接入“一物一码”能力的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研发。商家接入“一物一码”能力后,可以通过接口获取支持0.5cm×0.5cm印刷面积下快速读取的“微型码”,实现消费者跳转小程序、公众号、精准营销互动、大数据运营等能力。目前江小白、蒙牛纯甄等零售品牌已经接入微信“一物一码”能力。服务商则可以在通过开发者资质认证后,发送邮件到wxsaoyisao@tencent.com说明服务场景并提供第三方APPID,即可进行“一物一码”的开发及落地。微信团队介绍,之所以上线“一物一码”,是为品牌商家提供更完善的商品管理能力和更多样化的营销触点。未来,“一物一码”能力还将在零售的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帮助零售行业商家更深入地挖掘和触达消费者。

  • 苹果复古六色Logo或最快今年回归

    报道称,消息来自于某位一直与苹果以及相关行业保持良好关系的「业内人士」。至于究竟哪款产品会被苹果选中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Mac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苹果公司初期,很多Macintosh电脑采用过这款经典的六色Logo。当然,除了Mac,也有其他一些苹果产品也采用过这个Logo。虽然iPhone和iPad未曾赶上六色Logo,不过若真推出一款,应该会获得不少粉丝的追捧。设想一下,谁要是在大街上拿出一部挂着六色Logo的iPhone,回头率肯定会很高。苹果从1997年的Apple II电脑开始使用六色Logo,一直到1998年改用纯色Logo。尽管苹果已经20多年未曾使用过该标志,不过近日还是有迹象表明该公司有意让其回归。今年5月,为了庆祝Apple Park新园区的全面正式启用,苹果在环形主楼中央搭建了一个可拆卸的舞台,装饰物就是六个圆拱形,颜色也正是六色Logo的配色。当时还未宣布离开的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表示,「多年来,已成为我们身份象征的一部分的彩虹标志一直与我们产生共鸣。彩虹也是我们的一些包容性价值的积极和快乐的表达方式,我认为这个想法能够如此迅速和如此深刻地与我们产生共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形式——从美学设计角度来看,半圆与环形主楼的形状是如此美妙和自然地相关。」你怎么看苹果六色Logo回归,若真有一款iPhone被选中,你会买单吗?

  • Facebook声名狼藉或许是天秤币推行的最大阻碍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7日早间消息,Facebook希望借助数字货币Libra建立加密货币的未来,然而该公司的过往历史仍在带来困扰。本周二,美国参议员对关于Libra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这个过程中抨击了Facebook过去多年来的问题。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成员多次提到Facebook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失败,该公司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该公司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扮演的角色。他们的说法反映了几乎一致的态度:不应该信任Facebook去创造全新的全球货币。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民主党参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Brown)表示:“Facebook很危险。”他在听证会开始的几分钟内就用尖刻的开场白进行了定调。布朗将Facebook描述成为拿着火柴的婴儿。“Facebook已经烧毁了所有房子,并将每次放火都称作一次学习经历。”美国两党的其他参议员也表达了类似担忧。夏威夷的民主党参议员布莱恩·沙茨(Brian Shatz)说:“很多人认为,Facebook已经过于强大。考虑到过去几年的情况,为什么Facebook应该这样做?”根据Facebook的说法,Libra的愿景是创造一种数字货币,降低国际资金流动的成本,并将超过10亿没有银行帐号的人纳入全球金融体系。然而,在Facebook上月宣布这项计划之后,Libra很快就遭到了美国政府官员的广泛质疑,质疑者包括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此同时,Facebook仍在处理其他问题,包括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刚刚结束的一项关于隐私问题的调查。本周二,负责Facebook区块链团队的高管大卫·马库斯(David Marcus)回应了批评。马库斯也是Libra实际上的领导者。他在开场白中试图更好地解释Libra是什么,以及Facebook计划如何改变个人财务。然而在此之后,他花了很多时间为Facebook过往的错误辩解,并试图说服国会议员,用户可以在没有Facebook的情况下使用Libra。他表示:“我们需要做出非常坚定的承诺,这样人们才会信任我们。我们必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履行这些承诺,以赢得人们的信任。”他同时表示,用户可以将Libra与Facebook竞争对手管理的其他数字钱包一起使用。马库斯还提到了令人熟悉的话题,即如果Facebook不去发展未来的技术,那么其他公司就会这样做。马库斯多次提到,他认为美国应该在创造新的全球货币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而其他国家也会尝试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这样做。Facebook强调,对Libra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批评人士指出,到目前为止关于Libra的计划仍然是不完整的。在马库斯的证词中,这位PayPal前高管透露了关于Libra协会的某些问题。他表示,拟议中的Libra管理机构将选出董事会和常务董事,成为实质上的领导者。此外Facebook将制定用户保护措施,防止在名为Calibra的自主数字钱包中出现诈骗行为,例如要求用户提供有效的照片才能开立账户。不过,这些执行细节被Facebook更大的问题蒙上了阴影:如果Facebook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可信的,那么关于Libra所带来利益的说法对监管机构而言就是站不住脚的。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玛莎·迈克萨利(Martha McSally)表示:“我不信任Facebook,并且我不是一个人。”马库斯将于本周三接受更多有关Libra的质询,这次将面对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主席马克辛·沃特斯(Maxine Waters)此前对Facebook Libra的计划不屑一顾,并敦促Facebook在国会调查期间停止该项目。

  • 小程序的推出,表现出微信对于超级APP系统生态的极度渴望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谷歌安卓以及苹果iOS早已占据了先机,很少有新入局者能够撼动两者的霸主地位。诺基亚塞班系统、微软WP的消亡证明,手机操作系统成功的决定因素并非是技术层面,而在于商业模式。  入口、平台的诱惑是巨大的,中国超十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也为BAT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打造“手机操作系统”提供了基础。越过安卓、iOS,微信、百度、支付宝等APP一直在进行自我功能的扩张。  这些APP将自身定位成平台,允许众多第三方开发者二次开发,进驻应用,这与安卓、iOS当初的模式如出一辙。承载着越来越多功能的“超级APP”,正成长为平台型应用,它们依靠手机操作系统发展壮大,如今又开始抢食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和直接用户。  这其中尤以微信为代表。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是近乎“全民皆用”的超级APP。在微信九宫格中,用户可以找到出行、购物、吃喝玩乐、酒店、租房等一系列应用,而微信本身就具有社交、资讯、支付等功能。事实上,无需多安装其他手机APP,用户仅凭一个微信,就能满足几乎所有移动互联网需求。  小程序的推出,表现出微信对于超级APP系统生态的极度渴望。这让微信好似一个操作系统,凌驾于手机操作系统之上。  小程序的出现也让众多长尾应用的开发者放弃“笨重”的APP,转向成本更低、使用更便捷的小程序。原本直接以手机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开发者,开始汇聚到微信上。这样一来,用户看似还是在手机操作系统使用手机,但用户更多的时间却留给了微信。而用户量与用户停留时间是一切互联网应用营利的基础。  在微信小程序试水后,百度、支付宝、今日头条等众多超级APP也开始加入小程序阵营。数据显示,苹果在中国有250万注册开发者,而微信小程序上线两年,开发者规模已超过150万。百度方面数据也显示,从去年7月上线至今不到一年时间,百度小程序月活已经超过2亿。  “手机APP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连接非常困难,很多内容被封锁在APP内。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逐步走向分裂、割裂。”百度高级副总裁沈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这样描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体验痛点。  实际上,作为手机操作系统的支撑者,硬件供应端的手机厂商们,也在试图改变这一割裂状态。早期的快应用就是对此进行的一种尝试,现在的AI融合也是更高阶的版本。手机厂商们想要解决手机操作系统与APP之间割裂的问题,使用户能够直达应用,获得流畅的使用体验。  可以看到,平台型超级APP的出现,正在悄悄改变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这让非平台型APP、细分APP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操作系统提供商也面临挑战:APP数量减少,开发者逐渐流失,向越来越大的超级巨头汇聚。  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未来“互联网操作系统”的苗头。以往BAT们将自身定位于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入口,如今则更多地表现为提供“能力接口”。  在物联网等场景中,BAT们倾向于输出自己的某项能力,如语音交互、金融支付、人脸识别等,而这些能力的落地场景则可以是公交刷卡、人机交互、智慧购物、安防等。跳过操作系统,离开 PC、手机终端,从超级APP到超级API(一种操作系统或程序接口),BAT们都希望在未来融入多元生活场景,并开始谋求打造下一次智能时代的全场景“操作系统”。

  • 美国人每天在移动端的时间达到了226分钟,首次超过了电视端。

    1.互联网人口红利持续衰减 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长为6%,2017年的数据为7%;全球新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4%,而2017年为0。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了38亿人,渗透率超过了 50%。2.中美垄断互联网头部公司 截止6月7日,全球市值前30大互联网公司榜单,其中美国18家,中国7家,日本1家,加拿大1家,澳大利亚1家,阿根廷1家,瑞典1家。3.移动端首次超过电视 报告以美国为例,2019年,美国人每天在移动端的时间达到了226分钟,首次超过了电视端。4.用户在移动端的三大使用行为 报告公布了移动端用户占比最高的几大应用:Facebook、YouTube、WhatsApp、微信、Instagram、Facebook Messenger、Twitter、Snapchat、Pinterest、Twitch。由此可以看出,用户在移动端的时间主要从事三方面的行为:社交、视频以及图片分享。5.中国互联网用户/ 时长持续增长,短视频成为重要驱动力 从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中国短视频APP日均使用时长从不到1亿小时,增长到了6亿小时。6.中国原发创新——游戏改变生活 线上游戏正日益改变着中国的支付、电商、零售、教育 以及更多行业,通过游戏化和数字化为传统行业赋能的新模式正在重构人们的消费体验。7.用户更加担心自己的隐私 数据显示,在第一季度中,全球87%的网络流量是加密的,而3年前这一比例仅为53%。8.新闻传播渠道的改变 报告表示,如今有43%的人通过Facebook来获取新闻,21%的人通过YouTube,12%的人通过Twitter。所以互联网女皇认为,社交媒体可以放大热门话题。

  • 解密华为鸿蒙系统两大核心技术!凭什么赢过安卓?

    操作系统是软件行业的核心。PC 时代,微软一家独大,是最大赢家。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卓和苹果占据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形成了双寡头格局。近期,华为加快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该系统一经推出,就挑动着全国人的神经。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东兴证券的报告,本文将分析华为鸿蒙系统的技术优势,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1、华为鸿蒙系统能够战胜安卓么?2、华为鸿蒙未来最大的机遇在哪?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 华为鸿蒙系统 ),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回复关键词“nc385”获取。鸿蒙系统两大技术优势从目前已知信息,华为鸿蒙系统有两个核心技术优势,分别是微内核和方舟编译器。1、微内核要理解微内核,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宏内核,宏内核是把所有系统服务都放到内核里,包括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等。安卓系统就是宏内核。宏内核和微内核系统的技术架构差异但宏内核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那就是随着操作系统越来越复杂,内核里面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样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操心系统代码量庞大,漏洞无法避免。以 linux2.6 内核为例,它有着超过 1100 万行代码,其中的潜在漏洞可想而知。其次,大量服务、硬件驱动都在内核中,导致操作系统可扩展性差。由于所有系统服务都在宏内核系统中,要适应不同的硬件需要修改许多系统服务。这导致宏内核系统的适配性很差,尤其是在硬件规格差异极大的物联网终端上。于是,微内核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是简化内核,使内核成为一个只提供最基础的系统服务的东西,其他统统都放在内核之外。比如内核中只保留多进程调度、多进程通信(IPC)等服务。其他系统服务例如文件系统、POSIX 服务、网络协议栈甚至外设驱动都放在了用户态中来实现。华为鸿蒙系统采用的是微内核。相比于宏内核,微内核带来了以下五个优势:1)、高安全性。2)、高可靠。3)、高扩展性。4)、高可维护性。5)、支持分布式计算。2、方舟编译器当前安卓平台的绝大多数应用是使用 Java 语言写的,但CPU 只能理解汇编指令,因此需要一个虚拟机(Virtual Machine,简称 VM)来把Java 高级语言转换成机器能懂的语言。但是,VM 的存在会导致程序运行变慢甚至卡顿。华为编译器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绕过了 VM。换句话说,通过方舟编译器,开发者的应用在下载之前就已经转化成为机器可以识别的代码,因而可以在手机上快速安装、启动和运行,而无需再经过 VM 的编译——某种程度上,方舟编译器是将编译过程提前到应用开发阶段,从而大幅度减少了智能手机和操作系统的运行负担。现有安卓和方舟编译器的差异按照华为方面的说法,采用方舟编译器之后,提升效果如下:EMUI 9.1 仅仅对系统组件 System Server应用了方舟编译器之后,系统流畅速度提升了 24%,系统响应速度提升了 44%;第三方应用的操作流畅度提升了 60%。总之,方舟编译器的价值是提升了为安卓系统编写的 Java 代码的运行效率。如何战胜安卓华为的鸿蒙系统比现有安卓系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然而,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搭建,这需要大量第三方软件厂商、开发者和用户的彼此互动才行。因此,华为鸿蒙系统如何依托技术优势搭建起战胜安卓的生态体系呢? 对此,可以从操作系统的历史发展中寻找借鉴之处。1、IBM 和微软的操作系统之争:OS/2 的失败1981 年,IBM 发布了 PC 机,并开放了整个软硬件架构。那时, IBM 是事实上的 PC 机行业标准。然而,IBM 最大的败笔是操作系统外包给微软等公司去做。微软逐渐在操作系统之争中胜出,成为几乎所有 IBM 兼容机的操作系统提供者。后来,IBM 逐步意识到微软的威胁,希望能够收回对操作系统的控制权。当时的 IBM 是PC 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有众多的软件厂商愿意追随它,在新推出的操作系统上编写软件。当时看起来,IBM 有很大希望能够拿下操作系统的控制权。除此之外,IBM 的新操作系统还有一项微软没有的杀手锏:图形用户界面(GUI)。微软的操作系统 MS-DOS采用输入指令方式操作,复杂难用。1984 年,苹果率先推出了GUI操作系统,受到了用户的热捧。如果能够抓住机会推出用户都喜欢的GUI操作系统,将带给了 IBM 一个超越的机会。MS-DOS3.0 操作系统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 OS/2 Warp4.0终于,到了 1987 年,IBM 推出了自己的首个操作系统 OS/2 1.0,并在 1988 年推出了 OS/2 1.1,采用了类似于 Mac 的华丽 GUI。市场反应非常强烈,初始购买量猛增,OS/2 似乎大有起飞之势。然而,人们很快发现了 OS/2 的众多问题:1)、OS/2 许多基本功能都很欠缺。比如,OS/2 居然不支持打印。2)、虽然有许多软件厂商跟随 IBM 推出了基于 OS/2 的第三方软件,但是由于改写代码工作量庞大,众多软件厂商都没有选择跟进。3)、IBM 和康柏、戴尔等 IBM 兼容机厂商有直接竞争关系。新的 OS/2 试图强化 IBM 的控制权,其他 IBM兼容机厂商都没有跟进 IBM 的 OS/2,而是依然和微软站在了一起。在经历了初期的热潮之后,OS/2 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人们依然在购买微软的 Windows。1992 年,IBM发布了 OS/2 2.0。OS/2 2.0系统强于同时期的windows, 拥有 32 位的操作系统,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然而,OS/2 的生态系统依然嬴弱,销量不见起色。等到 1995 年,微软推出划时代的 Windows 95,将 OS/2 彻底击败。微软的 Windows95 占据了超过 95%的市场份额,苹果占据了 4%,包括 IBM 的 OS/2 在内的其他操作系统仅占据了 1%的市场份额。IBM 的 OS/2操作系统以失败告终。2、IBM 和微软之争的启示IBM 的 OS/2 失败带来的启示就是:后来者基本不可能颠覆掉一个已经构建完整的操作系统生态。因此,我们判断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时候,推出一个新操作系统会非常困难。既然拥有更强大竞争优势的 IBM 仍然输给了原有操作系统霸主微软。那么华为鸿蒙系统用于手机操作系统,该怎样才能成功呢?鸿蒙未来的机遇在哪?1、 谷歌让如日中天的微软也黯然失色在微软已经霸占了 PC 机操作系统的时候,后来者如何去做呢?谷歌给出了一个绝佳的答案:寻找新机会,弯道超车,成就自己的伟业。2006 年,中国提出“核高基”专项,重点之一就是操作系统,希望能够打破微软的垄断。一帮国内公司利用 Linux 为基础开发出了许多国产操作系统,如红旗、普华、中标麒麟、思普等,但都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谷歌同样利用 Linux 在开发一套叫做 Android 操作系统。开发安卓系统的原来公司名字就叫做 Android,谷歌公司在 2005 收购了这个仅成立 22 月的公司。当时市场份额最高的手机操作系统是塞班(Symbian)操作系统。塞班系统创始于1999年,对手机配置要求不高,省电。根据 Gartner 的数据,2006 年全球交付的智能手机数量达到了 7290 万部,运行塞班的手机占比高达70%。搭载塞班系统的功能手机全球首款安卓手机 T-Mobile G12007 年,苹果公司发布了 iPhone ,智能手机开启了新的时代。iPhone 手机的大屏、可触控、上网方便和大量的第三方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彻底颠覆了塞班系统。然而,苹果并没有开发自家的操作系统给第三方手机厂商,众多第三方手机厂商迫切需要一款能够提供类似 iPhone 体验的手机操作系统。谷歌的 Android 恰好能够满足第三方手机厂商的这些需求,它不但能够提供类似于苹果手机的用户体验,而且 Android 是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软件开发者可以自由开发需要的软件。谷歌还让 android 平台手机可以无缝结合它推出的其他服务,地图、邮件、搜索等。2007 年 11 月 5 日这天,谷歌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这款名为安卓的操作系统,并且宣布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开放手机联盟,该联盟里面包括了 Google、中国移动、摩托罗拉、英特尔、高通、三星、意大利电信、西班牙电信、T-Mobile、德州仪器、博通、宏达、NTTDoCoMo 等 34 家厂商。联盟里面包括了全球知名的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芯片制造商。这一联盟将支持谷歌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将共同开发安卓系统的开放源代码。2008年10月份,全球首款Android旗舰智能手机T-Mobile G1首次正式上市。开放手机联盟成员Google,T-mobile、HTC 共同促成了这款手机的诞生,显示出联盟的价值。而后,安卓智能手机迎来爆发式增长。连原来青睐塞班的摩托罗拉、索尼都纷纷抛弃了塞班,彻底投入了安卓的怀抱。在谷歌和众多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安卓很快成为了最主流的操作系统,最终占据了手机操作系统超过 80%的市场份额 。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同比增速(按操作系统分类)PC 操作系统的霸主微软在此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呢?从实际表现来看,微软在整个手机时代都是一路处于跟随者的地位。在塞班系统占据优势的时候,微软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 Windows Mobile(简称为WM),基本按照 Windows 的 PC 版来设计,并将电脑软件导入到该系统。用户对此并不太认可,WM 处于劣势地位,塞班凭借 70%的份额处于市场领导地位。当 iPhone 发布后,微软发现 WM 不能满足需求,将其抛弃,研发了一套新的操作系统。然而,新操作系统姗姗来迟。直到 2010 年 10 月 21 日,微软才发布了 Windows Phone(简称为 WP)。此时,Android 已经占据了明显优势,包括第三方手机厂商和软件厂商的生态布局已经成型。WP 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就以失败告终。在手机操作系统的战争中,微软惨败给了安卓,基本错过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比尔·盖茨后来认为这是他一生中犯得最大的错误。正是他的管理不善,给了谷歌推出安卓系统的机会,让微软损失了 4000亿美元。2、 华为鸿蒙系统的未来在于物联网时代通过操作系统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操作系统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后来者基本没有机会通过复制前者取得胜利。所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像谷歌那样找新机会。当前,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所以,智能机操作系统的机会已经不多,未来最大的机会在于物联网。根据孙正义的预测,2010 年,平均每个人需要 2 个物联网设备,而到了 2035 年,预计每个人需要 100 个物联网设备,总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 1 万亿个。而物联网设备和手机有巨大的差异,需要新的操作系统的支撑。物联网时代的设备连接将达到 1 万亿之前,我们分析过华为鸿蒙系统采用的是微内核及其优势,目前来看,微内核系统的这些优势:高安全性、高可靠、高扩展性、高可维护性和支持分布式计算,对物联网设备非常重要,而且是宏内核系统无法满足的。因此,微内核系统很有可能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随着 5G 的部署,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加速融合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或者即将落地。华为鸿蒙系统已经蓄势待发,寻找新的应用场景落地,预计未来将首先在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场景应用。未来,华为鸿蒙系统的最大挑战在于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从谷歌当年构建安卓开放手机联盟可以看出, 一个开放的产业联盟对操作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在全球产业链一体化的今天,争取全球厂商的鼎力支持,将成为操作系统构建成功的关键。虽然华为面临着美国制裁的不利局面,但是只要它坚持开放共赢的精神,仍然有可能赢下新操作系统之战。智东西认为,华为的新操作系统一曝光就赚足了热度,微内核和方舟编译器现在看来确实是两大先进的技术。但是,在微软和谷歌这两大巨头的阴影下,如果把目光仅仅瞄向安卓和windows这种操作系统一定是无法生存下来的。未来想要超越,一定是在某个新领域下的弯道超车,按照余承东的说法:“鸿蒙可以支持手机、电脑、汽车等设备,是一个大的操作系统。”说明华为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5G万物互联时代做布局,而鸿蒙OS或许就是这个生态的核心。

  • 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布“2019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

    【CNMO新闻】2019(第十八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于7月9日-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会期间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秘书长、创奇社交电商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于立娟发布《2019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秘书长于立娟发布《2019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报告中提到,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电商获客成本显著上升,低端市场愈发受到电商企业的关注,消费者对低价产品存在大量需求,同时消费两极化和大众创业就业需求导致2019年社交电商行业稳步发展。报告指出,2019年社交电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市场规模达20605.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3.2%。2019年社交电商消费者人数已达5.12亿人,成为电子商务创新的主要力量。2019年社交电商从业人员规模预计将达到4801万人,同比增长为58.3%,社交电商行业的参与者已经覆盖了社交网络的多个领域。报告预测2019年社交电商下半场的四大发展趋势: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零售商品的多元化、品质化和服务化;三、智能化水平提升;四、商务交易与社交网络、社交内容热点的结合。

  • 5G,不只是网速快

    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5G有哪些应用场景,它的资费贵不贵?在日前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的首期“科学麻辣烫”科学沙龙活动上,资深通信行业专家给出了答案。网速快是人们对5G的直观感受,然而,这不是它的唯一优势。“5G将带我们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反过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也将成为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介绍,据估计,至2030年,移动业务流量将增长数万倍,移动网络连接的设备总量将超过1000亿个。中国科协信息通信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张新生认为,5G不仅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未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推动5G成为开放融合的智能化网络。在消费领域市场,5G可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张新生认为,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无人机将是5G的基础性应用,也可能是最先成熟的业务场景。随着5G网络逐渐完善,一些对网络通信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比如远程手术、全路况自动驾驶等,将成为5G重要的应用场景。“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关注大场景、多维度的应用,将推进各平台融合,催生新业态,甚至可能引发产业变革。”中国通信学会经济与管理创新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秀清说。5G流量费会不会很贵?黄秀清说,资费由很多因素决定,既有技术成本,也有市场竞争等因素。仅看成本,5G网络投资加大了,但网速快了,容量大了,相应地平均到每一个单位流量的成本降低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5G流量单价会随着网络普及和用户需求增长逐渐降低,未来应该会低于4G。《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5日 19 版)

  • WebVR技术悄无声息的发力,或成今后主流。

    正当我们被虚拟现实(V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以及“VR什么时候才能变成主流呢?”这类争论搞得心烦意乱时,被我们忽视的、低调的WebVR正悄悄抓住了我们的眼光。 疑惑为何WebVR出现在越来越多地的新闻标题里?这么想的不只你一个人。仅在今年,我们看到谷歌和火狐发布了许多重大公告,也见证了JanusVR这样的独立WebVR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这只是开始,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快。WebVR实际上从23年前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概念就开始了,虽然这个概念最后没有成功,不过我们了解道,它其实为VR网络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什么是WebVR? WebVR是一种在浏览器中渲染3D图形的JavaScript API,也就是说,如果你在3D网站的浏览器上进行点击,你会发现你进入了一个3D空间(无论在你电脑浏览器上或在你的VR头显中)。用外行话来说,WebVR是一个较低的准入门槛——你不用对WebGL很熟悉就能进行VR开发,很多新手都觉得WebGL很难理解。 由于用户使用起来较方便,而且阻力较少,WebVR为VR和AR的主流化带来了一丝希望。 虽然VR能够提供高端体验和硬件,但不是所有VR都需要强装“高档”。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如浏览普通网页),用户更希望VR体验能够便捷可用,而不是向他们炫耀一些前沿的图形技术。毕竟,只有良好的体验才能驱使普罗大众接受这种沉浸式技术。 “Casual VR”阶段 为什么以及怎么做?随着我们进入一些人称为的VR的“幻想破灭期”,WebVR——我们也叫它“Casual VR”,通过跨平台上的网络,让用户不需要最先进的硬件就可以进行VR体验。实际上,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使VR大众化的最佳方式。 WebVR xLab的WebVR开发者。 版权所有者:Vanessa Radd 网络开发者在过去几年默默地开发并建立了这个新网络。在没有炒作的情况下进行开发的好处是,开发者可以专注在他们的工作上。WebVR“曾是代码”,它提供VR的“跨平台解决方案”,它也证明了这是一款性价比高的开发者工具,让人们能快速建立VR或AR模型并发布产品。 技术的不可知论 “‘技术不可知论’的重要性是我多年来强调的一个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VR开发)的早期经历显示,那时候很多机构为了对某种渲染技术或建模工具包方案进行标准化,都因此受挫、甚至失败,”英国伯明翰大学人类接口技术研究组负责人鲍勃·斯通(Bob Stone)说道——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是一名VR先锋。 基于那个时候的软件平台如Virtuality、Division的dVS/dVise, Superscape的VRT以及Sense8的WorldToolKit ,VR开发者必须有创造力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创造,以保证他们所开发的东西寿命长、耐力佳。 “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维持这种技术不可知论的政策,”斯通说道,“我们把模型、结构、代码等等用公开的行业标准格式进行存档,这样一来,如果一个公司不在了,那些赞助商和合作方不至于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 上世纪九十年代,英国核燃料公司的(British Nuclear Fuels PLC)用Superscape的VRT平台对控制间进行了建模和渲染。 展望未来 摩斯拉(Mozilla)是开创WebVR的带头人,它在2015年发布了开源框架A-Frame以及MozVR。 “我们看到很多公司,无论大小,都把A-Frame作为快速创作工具,并把网络发布作为一种低阻力的内容分发方式,”摩斯拉的技术专员迪特利特·阿亚拉(Dietrich Ayala)说道,“A-Frame这种工具对一些内容创作者降低了准入门槛,而且更便于分发到每个人。” 除了A-Frame,其他WebVR框架包括React VR、Argon.js、PlayCanvas、JanusVR和Primrose。谷歌、Oculus和三星互联网都发布了它们自己的WebVR和开源资源。 摩斯拉、谷歌、三星、Facebook、英特尔、微软和其他主要科技公司共同建立了一个WebVR社区集团,并对WebVR相关标准进行制定。苹果也在今年七月加入了该社区。 “VR生态系统中网络越来越多,VR就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创意和创新的聚集地,并繁荣发展,”阿亚拉表示,“随着大多数主要浏览器开始采用WebVR,而且苹果也流露出了这方面的兴趣,建立标准的事情看上去很有希望。” 浏览器 在浏览器方面,浏览器供应商正在开发并增强其浏览器,使其能够使用VR技术: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安卓版Chrome、火狐Nightly、三星互联网、微软Edge、Chromium、Servo和Oculus Carmel浏览器。你只需要一台台式机或手机,加上网络连接就可以用VR头显浏览VR网站,或者你也可以不使用头显浏览2D的VR网站。 摩斯拉最近发布了一款新的VR优化成果:第一台面对所有用户的支持WebVR的台式机浏览器。 内容和教育 由于缺乏VR内容,WebVR内容创作者共聚一堂进行创造和合作。超过100万的创造者在Sketchfab的3D/VR艺术社区平台分享他们的3D模型。Virtuleap也组织了第一届全球WebVR黑客马拉松。 “在教育和传承方面,为网络开发VR场景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斯通表示。“这些资源的获得可以让很多人获益,他们不需要(必要)购买昂贵高级的计算或人类接口硬件。” 这一大众化的方式完全打开了教育的可能性,将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 “我还认为WebVR作为一个JavaScript API,应该让大量的未来的学生和年轻的开发者‘亲身实践’并建立他们作品集——这不仅能证明他们能力,还能展现给将来的雇主看,”斯通表示,“我仍记得VRML时期和SGI的Cosmo和Cortona3D(现在仍然能买到)这类产品带给我们的希望。开放互动,以及让人印象深刻的开放VR体验的演示(在专门平台上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在1990年代末期和2000年成为一种了不起的营销方式。” 创造WebVR本地VR/AR内容 我们都看到了“Made with ARKit”的演示短视频迅速火遍互联网。类似地,对WebVR来说,虽然存在“链接遍历”,但摩斯拉的A-Frame也能做到。这里,你可以创造分离的领域浏览网页,在手机或台式机网络上自由出入这些网页——这都不需要应用。最棒的是,你可以自己待在网页里。这就是开放网络上的‘领域’(或门户)遍历。如果在一个应用中,你往往需要先脱离应用的限制,才能打开一个新网页。 ARKit让人们对VR和AR内容创造的可能性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使大众更易获得内容创造能力。ARKit让更多有创意思维的人一起来研究如何能为网络创建出更多的VR和AR内容。 仅在几周前,我们还看到有黑客攻击ARKit进入到WebViews。 网络上关于AR还有一些其他的试验:把Argon.js整合到A-Frame中、能在Tango(现叫做ARCore)设备上工作的Chromium扩展机制、以及AR.js。 谷歌本周宣布的ARCore是又一个激动人心的WebVR开发项目。 “本年末,所有主要的全球手机品牌都会宣布它们支持WebVR,并在2017年第四季度或2018年第一季度前发布支持设备,”XR行业顾问和天使投资人克里斯托弗·高曼兹(Christopher Gomez)说道,“如果ARKit和ARCore能结合,我们就会有全新的平台和想法。沉浸式技术会变成一种属于每个人的真实世界。‘虚拟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试验是关键 VR当前的发展阶段需要试验,社区的创造力是巨大的。如果你是Unity开发者,你可以无缝集成并适应WebVR的开发。 “我喜欢Unity的工作量,线上有许多帮助和指导,一旦你在搜索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任何困难,你都会马上获得答案。”三星互联网开发者尤夫·阿方托(Uve·Avanto)表示,“颇受欢迎的WebVR框架A-Frame也有与Unity类似的对象组件系统和良好的文件信息,因此,大多数Unity开发者可以很快地转变过来并掌握一切,如果他们想尝试的话。” Unity作为一个集成开发环境(IDE)和图形引擎,是个多功能工具,可以快速建立不同类型的体验。开发者可以向各种原生平台或网络平台编制或输出资源。 “如今,通过插件就能在Unity使用WebVR,对WebVR的支持也会集成到Unity WebGL中,使Unity项目不需要更改就能运行,”支持三星互联网的开发者说道,“该引擎能够在WebVR浏览器上创造VR体验只是个时间问题。” “增强城市” 今年七月,全世界的WebVR内容创造者和开发者在新加坡举行的“增强城市”实验xLab中汇聚一堂。该xLab由XR联盟、摩斯拉、亚洲社会VR/AR女性联盟、VR/AR协会联合建立,是全球第一个同类型xLab,英特尔资助了该xLab的建立 免责声明:我是XR联盟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亚洲社会VR/AR女性联盟的创始人。 新加坡的WebVR内容创造者 使用A-Frame并问自己“我们如何通过有趣、代入感强并好玩的方式把我们在新加坡的体验进行增加或虚拟化呢?”技术设计师和开发者一起为网络建立VR/AR内容,用一种代入感很强的方式为大家讲述他们在新加坡的体验和经历。 创造AR追踪系统 工作组成员和WebVR亚洲社区和集团共同建立的这个项目,和其他WebVR开发项目一样,让网络上所有人都能从内容库中获得代码,并在他们自己的创造的基础上再进行开发和混合。 “xLab的开发是为了鼓励大家在沉浸式技术领域探索出更有创意的工具,”实验室本身的设计在于其可移动性,扩展至全球其它城市的计划也在进行中。在这个计划中,进行VR和AR内容创造的WebVR工具是我们的关注焦点。摩斯拉和因特尔都是这方面很好的合作伙伴,有了他们的不断支持,对于VR和AR业内的所有人来说,未来是光明的。” 仅一天的实验室就进行了大量的项目(包括构思会议以及硬编码会议),包括用VR/AR模拟的城市洪水景象(特色图像)、建立愿望清单、在VR和AR中体验360°旋转图片、在AR中追踪物体以及“We Built This City”——人类对城市的记忆的元标签等等。 我们正向着把所有体验3D化的方式转变:网页、娱乐、应用、全球会议等等。因此,公司和开发者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WebVR让想象力探索、试验和合作都成为可能。内容创造者、独立艺术家和开发者都等不及进行创造,让他们慢慢等待VR技术的发展是不可行的。 WebVR使得创意表达和VR大众化成为可能,它也不需要应用。至少在可见的未来,它是一条传播VR和AR内容的康庄大道,也是最具活力、大众化的VR生态系统。

  • WebVR会导致互联网的下一个迭代吗?

    说到虚拟现实产业,VR技术和VR内容是无法绕开的两大话题。为了有效推动VR内容的发展,创业者和科技巨头尝试了多种方法,WebVR就是其中之一。WebVR将VR体验搬到了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直接观看VR内容。什么是WebVR? WebVR是由Mozilla开发的免费JavaScript API,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来驱动VR体验。近年来,受到Google、Oculus、三星以及微软的推动,“沉浸式网络”越来越受到关注。WebVR可以在没有下载或安装的情况下提供沉浸式的在线体验,并保持我们所有习惯于互联网的权利和自由。不过,关于WebVR最令人兴奋的是,它正在构建一个全新沉浸式版本的互联网,叫做Metaverse。 什么是Metaverse? 自Neal Stephenson的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开始,Metaverse就一直被当做梦幻般的世界存在,这个世界没有约束和社会地位,而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然而“Metaverse”这个词本身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影响力。多年来,许多人听到这个词就联想起九十年代的“网络空间”这一口号。Mozilla新兴技术高级副总裁Sean White描述到:“Metaverse是自然演变的一部分,它是我们连接计算、连接彼此以及连接世界的一部分。过去几年,越来越多人的互动跟参与正在摆脱纯粹的研究,并通过Metaverse进行统一。”很多人都试图建立Metaverse,但都失败了。虚幻引擎之父Tim Sweeney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大量的考证,认为游戏引擎将成为构建Metaverse的平台。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虚拟世界游戏《Second Life》的发行商Linden Lab和VR内容开发平台High Fidelity,他们被视作Metaverse的原型。但我们认为Metaverse的概念远远超出了游戏引擎的范畴。“没有平台可以是Metaverse,Metaverse是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多个平台支持的协议。那些自以为可以成为Metaverse核心的平台简直就是本末倒置。”WebVR开发人员兼Mozilla AFrame贡献者Fabien Benetou表示。Metaverse一度被定义为虚拟现实体验、工具甚至产品,并且他包含多种虚拟形式。相比之下,游戏引擎提供的数字表达非常狭隘,期望这样的平台来处理无法处理的情况是不现实的,例如在相互竞争的设备和平台之间实现相互可操作性。如果这些应用程序能够开源并且被应用在更广泛的系统中,那么它们就会生存下去,过于狭隘的话他们就会被人们所抛弃。 WebVR与Metaverse的关联 WebVR是Metaverse的关键,因为比起构思Metaverse如何形成,长什么样以及应该遵循什么规则,WebVR能够让这一切都实现。WebVR是Metaverse最佳的候选,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协议,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平台,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绑定力量,将不同的介质连在一起。Metaverse应该连接所有的VR体验,不管它们是基于网络还是原生的。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以某种方式进行连接,而万网之网似乎是最明显的解决方案。这一切都是通过创建底层的基础架构,使潜在的创作者建立一次沉浸式网络,这与互联网的形成方式直接相关。Metaverse就是这样一个平行的互联网,但在表达自己方面有着自己额外的维度。内容方面,没有哪个私有化的平台可以决定什么是对与错。互联网是一个被众包的分散化和民主化的实验,Metaverse也将是如此。好的内容在互联网中显得尤为重要,VR电影是目前VR产业受众面比较大的一块,通过WebVR,用户就可以可以在网上观看,如此一来,在茫茫片源中如何搜索好的VR电影就成了用户迫切想知的。WebVR开发者社区即将建立核心的原代码功能,其中最紧迫的是创建一个“深”链接,能够让用户在无需摘掉头显的情况下,在特定的虚拟空间之间无缝转移。“Backpacks”是为了支持Metaverse而建立的另一个核心概念。“Backpacks”是移动存储器,允许用户将数据从一个体验传送到下一个体验,如将装满虚拟货币和虚拟商品的虚拟钱包,或360度视频存储这样的体验运用到其它地方。Metaverse目前正在开发的其他要素的安全性,实现社交互动,以及开发固定跟不同的化身和身份形式。当你在不同的虚拟世界和媒介旅行时便会用到。Metaverse本身可能会快速发展和传播,超过WebVR所支持的范围。Metaverse会将封装技术,如区块链,AI,机器人,触觉装置和IoT都集成在一个屋檐下,他将扩展沉浸的定义,包括基于网络的增强现实,就像我们已经看到早期的WebAR框架一样。许多有趣的想法正在将混合、现实和虚拟世界桥接在一起。 VR行业目前正在尝试通过将产品推向消费者,从而逐渐说明了这个新兴科技对我们社会有着怎样的的重要性。WebVR将简单浏览器转化为构建沉浸式网络的媒介,给用户带来了更为直观和便捷的VR体验,而Metaverse的出现无疑会在体验方面更上一层楼。

  • TOP

  • 关于我们

    上海求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端网站策划、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品牌网络营销以及相关的基于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专业公司。

    更多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400-889-1636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企业网站建设,网上商城,网站推广,域名注册,求创科技-微官网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企业网站建设,网上商城,网站推广,域名注册,求创科技-手机网
    友情链接: 域名超市 | 苏州网站优化 | 营销型网站建设 | 企业网站建设 | 网页设计 | 网站建设 | 网站优化 | 网站设计 | IPv6 升级 | 微信开发 | H5开发 | 系统开发 | 网站维护 | 海外社会化媒体推广 | 上海网站设计 |
    热线电话:400- 889-1636 业务部:sales@dn.cn 售后服务:service@dn.cn 投诉邮箱:info@dn.cn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谷阳北路2399弄 御上海37号602室 邮政编码:201600
    版权所有©上海求创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3005298号-24  网站地图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962号